绿会引荐央视采访星云大师实录(节选):放生走了样 就叫“放死”
编者按:4月29日,在绿会负责人的引荐下,央视对星云大师进行了采访。在本次采访之前,绿会联合星云大师创立的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联合倡议:“爱护野生动物,不随意参与放生”。此次央视的采访,也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的放生现状,与星云大师进行了交流。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星云大师对当下“放生”的看法:
记者:这几年在我们大陆放生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人他不是真正的放生,而是通过微信、通过转帐的方式,专门就有人给他进行放生,给他买这些鸟,通过网络就可以达到放生。但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有一些人专门去干这个贩卖鸟、收集鸟、捕猎鸟的工作,这种捕鸟的行为是越来越严重,而且越来越残忍。您怎么看现在的这种变了味的放生行为?
星云大师:说到放生本来是一个好事,也体现了我们重视生命教育,对生命尊重。但是目前的这个放生走了样,不但没有功德还有罪过。现在不叫放生,叫放死。例如有人说:“我过70岁你替我去抓一点鸟类给我来放生”,但那时需放生的鸟已经死了一半了 。这个能长寿吗?能有功德吗?有人说:“我过80岁你就捕一点鱼来给我放生”,那个装在小盆子里面的鱼虾拿过来几条放生时,都已经死了一大半了,这个我都看过好多。
所以现在放生不是有功德,而是在造罪业。要求长寿的人放生,我觉得不仅不能长寿,而且会缩短寿命,更是没有功德的行为。放生我觉得是厚生、惜生,爱惜生命最重要。与其放生不如放人,对人间、社会多做一点好事、功德。比方说奖学金、救济贫苦儿童,收养他们,给他们过好的生活。目前,这种放生行为在两岸之间都造成很多的问题,破坏生态。
让不适应的生命——淡水河的生命把它放到海水、咸水里面,它怎么能活得下去?所以我对这个放生都叫“放死”,都是造罪业。我觉得政府、国家,应该给予一点法律的规范,甚至于给予一些儿童爱惜生命的教育,慢慢的好像才能把这个社会的整个观念改变过来。
记者:其实我们知道放生在佛教里边它是一直都有的,但是在佛教它的真正佛教意义上讲的放生,和咱们现在人理解那种放生实际是不一样的。
星云大师:佛教的放生,生是生命,生命是活的,你不能假借放生之名,造成这个生命的伤害,甚至造成它们的死亡,像很多的候鸟要避寒,它们要迁徙;像很多的放乌龟、放毒蛇,像我们的放生是就给它放了,都把我们的鱼吃死了,甚至就是放鱼虾,这也不对。为什么?我的放生是你要来养鱼虾,要养它呀,要给它吃的。 它没有吃的,我要给它吃,我才叫放生啊。所以现在这个社会的这个放生,缺德、造业,放生对于生态的破坏这种罪过很严重。所以我很希望,与其叫放生,实际是放死,要有个制裁的办法。
记者:好的。刚才您提到佛教的放生,其实这个佛教里放生是博大精深的,放生的意义很大。但是并不是我们现在人理解的那种狭隘的放生,请您用佛教的思想精髓给大家上一课。
星云大师:放生在我们中华文化里面指上天有好生之德,佛教最终是生命,生命也是有胎生、卵生、湿生,都是生命,生命是要爱惜它,是要让它生存下去,像老虎、狮子,它住在森林,那是森林是它的世界。鱼虾沉于海底,那是鱼虾的世界,我们人在人间、鸟雀在森林、昆虫在泥土、各有各的生存的空间、世界,生命要互相尊重,不要以强欺弱,不要弱肉强食、不要为了自己的需要就去蚕食其他。所以过去古代有“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你不能生一点慈悲心吗?甚至于在唐诗里面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生命是一样的,都是生命, 只是样子不同。所以现在的放生也是一样,就是把那些活得很自由、很自在的那些生命,强行把它捕捉,造成这个社会可以说是把诈欺、骗术,都用在这个美丽的名词“放生”上了。
为放生而捕捉,就等于现在的诈骗集团,我认为放生集团的错误跟那个诈骗集团没有差距。许多犯罪的行为就是为了图利益,世间人其实要赚钱,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你要有道德、你要用勤劳、你用钱去赚钱、用力气去赚钱、用智慧去赚钱。你不可以用动物的生存、生命来赚钱,那反而是造了罪业,没有好的结果。这个必定有因果报应的。有人常常说这个世界上有因果,天灾人祸这么多,人的善意、杀生的罪恶,就是像现在文明的国家,它捕鱼,假如这个鱼没有二寸长,还是要再放回去。
因为这些幼小的动物我们更要爱护它,不爱护它,现在很多的鸟类、很多的动物就都慢慢绝种了,所以这个世界上这么美好的生命共同体就给这些人破坏,罪恶滔天。
各自都有生存。不必去侵扰、侵犯它。这个佛教的戒律它主要就是要生命要自由,不可以去侵犯它的自由。它活得好好的,我为什么要把它捕捉来?捕捉来了,好了,你就是为了好吃、你为了贪心;他不是,他还要再骗人、又再去卖钱、又再造成了很多的生态问题。所以放生这个美丽的名词,造成好多的不好不良的后果,大家应该要好好的检讨。
整理同期:胡兰
ღ濒危野生动物是指在其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主要部分中处于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
阅读原文↓:【募捐项目】环境诉讼支持基金
—环境投诉—
电话:010-68484230
—投稿、建议、项目合作—
邮箱:v1@cbcgdf.org